在實驗室中,在對土壤進行測試和分析之前,需要對樣品進行預處理,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。土壤樣品的預處理主要包括干燥、采摘、研磨、篩選、分選和裝瓶六個過程。
1、烘干
收集回實驗室的土壤需要盡快干燥。常用的干燥方法有風干和烘干。風干是將取回的土樣置于陰涼、通風、無陽光直射的室內,將土鋪在土架、油布、牛皮紙或塑料布上,形成薄層。干燥是將土壤樣品放入土壤干燥箱中加熱干燥(溫度不得超過40℃)。
在干燥過程中,當土樣達到半干狀態(tài)時,需要將大塊土(尤其是粘性土)壓碎,防止它們在干燥后形成硬塊,不易壓碎。此外,土壤樣品在干燥時應防止被酸、堿等氣體和灰塵污染。土壤樣品用于微量元素分析時,應注意不得使用含鉛舊報紙或含鐵容器作為內襯。
一些土壤性質(如土壤pH、亞鐵、硝態(tài)氮、銨態(tài)氮等)在干燥時會發(fā)生顯著變化。因此,此類分析項目需要新鮮的土壤樣品。但新鮮土樣較難粉碎混合,樣品稱量誤差較大。因此,需要較大的樣品稱量體積或多次平行測量以獲得更可靠的平均值。
2、挑揀
在土樣干燥過程中,應隨時剔除混入土樣中的植物殘體、新生物和入侵物。如果要挑的雜物過多,應在容器中挑取,分類后稱重。同時,應稱量剩余土樣的重量,計算并記錄不同種類雜物的百分比。磨土前可用靜電或微風吹佛去除細小的植物根部。
3、研磨
磨土的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手工磨,一種是用專用的磨土儀。手工打磨費時費力,但成本相對較低。土壤研磨儀可以大大提高實驗效率。
4、篩分
土壤研磨后,我們需要使用篩選的方法來確定所有樣品都符合實驗的粒度要求。每次篩選的土壤樣品都需要進行篩選,難以研磨的粗顆粒不能丟棄,否則會改變樣品組成,失去原有的代表性,導致實驗結果出現誤差。此外,應使用尼龍篩網進行篩分,不得使用金屬篩網。除了人工篩選,我們還可以借助振動篩幫助我們快速篩選土壤樣品。
5、分揀
排序采用“四分法”。地面和篩選過的土壤樣品可以攤成一個圓圈,分成四等份。將相反的兩個部分混合,然后分成兩個相等的部分,直到滿足要求。請保留一些樣品以備將來使用。
6、裝瓶
將處理好的土樣裝入帶磨塞的廣口瓶、塑料瓶或牛皮紙袋中,容器內外貼上標簽,標明數量、取樣位置、土名、土深、篩孔、取樣日期、取樣器和其他信息。處理完所有樣品后,進行注冊。瓶裝土樣一般可保存半年至一年,待全部分析工作完成并核對分析數據無誤后方可丟棄。此外,應注意樣品應避免陽光直射、高溫和潮濕,不得有酸、堿或不潔氣體對處理過的土壤樣品產生影響。